您现在的位置: 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 >> 技术天地 >> MRO技术文章 >> 正文
变频调速应用技术(一)
作者:全球MRO综合服务商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来源:全球MRO仪器仪表交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0

1  望眼欲穿近百年
1.1 结构简单价低廉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发明在电力拖动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转子电路不需要和外电路相联接,转子绕组由两侧端部互相短接的铜条或铝条(俗称鼠笼条)构成,可以自成回路,形状象个“鼠笼”,故常称为笼形电动机,如图1-1所示。

图1-1    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在所有电动机中,这种结构在简单、坚固方面是首屈一指的。这带来了使用寿命长、易于维修、以及价格低廉等极为突出的优点,使它在整个电力拖动领域独占鳌头。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约占工农业生产机械中电动机总量的85%以上。
1.2 生产要求转速变    

图1-2     刨台的原拖动系统
随着各种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生产机械对无级调速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以50年代龙门刨床刨台的拖动系统为例,其拖动系统采用G-M(发电机-电动机组)调速系统,如图1-2所示。图中,直接拖动刨台的是直流电动机DM,DM由直流发电机G1提供电源,G1又由交流电动机AM来带动,AM在带动G1的同时,还带动一台励磁发电机G2。G2发出的电,一方面为DM和G1提供励磁电流,同时也为控制电路提供电源。除此以外,为了改善DM的机械特性,还采用了一台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交磁放大机DMA。
可见,为了实现无级调速,简直已经到了不惜工本的地步。这充分说明  >> 

了:生产机械对电动机进行无级调速的要求是多么地迫切!
1.3 变频难产失欢颜 
(1) 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
三相交流电动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便是旋转磁场,它是三个交变磁场合成的结果。这三个交变磁场的特点是:
l 产生磁场的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互差三分之一周期(T/3),这由三相交流电源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l 三个磁场的轴线在空间位置上互差2π/3电角度,这可以通过三相绕组在定子铁心中的安排来实现。
旋转磁场的转速称为同步转速,由下式决定:

  (1-1)


式中,n0—同步转速,r/min;
     f—电流的频率,Hz;
     p—旋转磁场的磁极对数。
而异步电动机之所以被冠以“异步”二字,是因为其转子的转速nM永远也跟不上旋转磁场的转速n0。两者之差称为转差:Δn=n0-nM (1-2)
式中,Δn—转差,r/min;
     nM—电动机的转速,r/min。
转差与同步转速之比,称为转差率:

  (1-3)


式中, s—转差率。
由式(1-1)和式(1-3),可以推导出:

   (1-4)


(2)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案
式(1-4)表明,要改变异步电动机的转速,除了改变频率以外,只有两种办法:
l 改变磁极对数    >> 

>这可以通过改变定子绕组的接法来实现,如图1-3(a)所示。

53613.jpg" width=600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return imgzoom(this,550)">

图1-3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十分明显的:一台电动机最多只能安置两套绕组,每套绕组最多只能有两种接法。所以,最多只能得到4种转速,与无级调速相去甚远。
l 改变转差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通过滑环与电刷改变外接电阻值来进行调速,如图1-3(b)所示。
显然,这是通过改变在外接电阻中消耗能量的多少来调速的,不利于节能。此外,由于增加了滑环与电刷,从而增加了容易发生故障的薄弱环节。
1.4 变频调速难实现
式(1-4)是在发明异步电动机的当时就知道了的,所以,变频可以调速是和异步电动机“与生俱来”的。
一方面,生产机械迫切地要求无级调速,另一方面,改变频率可以实现无级调速的原理又是如此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而变频调速装置却如此地难产,成为了人们翘首以盼地期待着的技术!
变频调速技术真正地进入到能够推广普及的实用阶段,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了。人们企盼了将近一个世纪!
是什么原因使变频调速技术如此地姗姗来迟呢?

2  开关器件最关键
目前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交-直-交变频器,今通过其基本结构,来看看要实现变频调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图1-4      交-直-交变频器的主电路框图
交-直-交变频器的基本框图如图1-4所示,其工作过程是:先将电源的三  >> 

相(或单相)交流电经整流桥整流成直流电,又经逆变桥把直流电“逆变”成频率任意可调的三相交流电。其中,变频的核心部分是“逆变电路”,其构成和原理如下述。
2.1 变频核心是逆变

图1-5     单相逆变桥及其工作过程
首先从比较简单的单相逆变桥入手,其构成及工作过程如图1-5所示。图1-5中,V1、V2、V3、V4为开关器件,组成单相逆变桥,接至直流电源P(+)与N(-)之间,电压为UD; ZL为负载。
逆变电路的工作情况如下:
(1) 前半周期  
令V1、V2导通;V3、V4截止。则负载ZL中的电流从a流向b,ZL上得到的电压是a“+”、b“-”,设这时的电压为“+”。
(2) 后半周期  
令V1、V2截止;V3、V4导通。则负载ZL中的电流从b流向a,ZL上得到的电压是a“-”、b“+”,这时的电压为“-”。
上述两种状态如能不断地反复交替进行,则负载ZL上所得到的便是交变电压了。这就是由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的“逆变”过程。

图1-6      三相逆变桥及其工作
三相逆变桥的电路结构如图1-6所示。其工作过程与单相逆变桥相同,只要注意三相的相位之间互差三分之一周期(T/3)就可以了。
2.2 逆变器件有条件  
上述逆变过程看似简单:无非是若干个开关反复地交替导通而已。但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这些开关器件上。因为,这些开  >> 

关器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 能承受足够大的电压和电流
l 电压  
我国三相低压电网的线电压均为380V,经三相全波整流后的平均电压为513V,而峰值电压则为537V。考虑到在过渡过程中,由于电感及负载动能反馈能量的效应,开关器件的耐压应在1000V以上。
l 电流  
以中型的150kW的电动机为例,其额定电流为250A,而电流的峰值为353A。考虑到电动机和变频器都应该具有一定的过载能力,该变频器开关器件允许承受的电流应大于700A。
上述条件对于有触点开关器件来说,是早已做到了的。
(2) 允许频繁地接通和关断
如上述,逆变过程就是若干个开关器件长时间地反复交替导通和关断的过程,这是有触点开关器件所无法承受的。必须依赖于无触点开关器件,而无触点开关器件要能承受足够大的电压和电流,却并非易事。可以说,正是这个要求,阻碍了变频器的出现长达近百年之久。
(3) 接通和关断的控制必须十分方便
最基本的控制如:频率的上升和下降、改变频率的同时还要改变电压等等。
2.3 电力电子基础奠
上面所说的无触点开关器件,实际上就是半导体开关器件。半导体器件在初期阶段只能用于低压电路中,当半导体器件终于能够承受高电压和大电流时,就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即电力电子学。而变频器和变频调速技术也应运而生了。
(1) 起步始于SCR  
20世纪60年代,大功率晶闸管(SCR)首先亮相,变频调速也因此而得到了实施,出现了希望。

图1-7   晶闸管在直流电路中
晶闸管VR在直流电路中的工作情形如图1-7所示,当门极G与阴极K之间加入正电压信号UG时,VR导通,如图(a)所示。
当门极与阴极之间撤消UG时,VT将继续保持导通状态,如图(b)所示。故晶闸管在直流电路中,一旦导通  >> 

之后,是不能自行关断的。
所以,只要在门极与阴极之间加入一个脉冲信号uG,则VR即可保持导通状态,如图(c)所示,uG称为触发脉冲。

图1-8  晶闸管逆变电路
由晶闸管构成的逆变桥如图1-8所示,UD是直流回路的电压,设平均值为UD=513V。
如上述,晶闸管在直流电路中不具有自行关断的能力。要想关断已经导通的晶闸管,必须令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0,或加入反向电压。
图1-8(a)的大致工作情形如下:
假设晶闸管VR1已经处于导通状态,这时,A1点的电位与直流正端(P端)相同,而如果VR3和VR5都处于截止状态的话,则B1点和C1点都是0电位。如要关断VR1,必须令VR3或VR5导通,今假设VR3导通。在VR3导通的瞬间,B1点的电位突然上升513V,由于电容器C13两端的电压是不能跃变的,故A1点的电位也同时上升513V,使VR1的阴极电位高于阳极电位,从而迫使VR1截止。
由于晶闸管逆变桥是由同一侧的晶闸管相互关断的,所以,输出的电压波是矩形波,如图1-8(b)所示;而电流波则如图1-8(c)所示。
晶闸管变频器除了电压和电流波形不好外,并且因为用于相互关断的电容器要求电压较高、容量也较大,故价格昂贵。除此以外,在不同的负载电流下,晶闸管的关断条件也并不一致,这又影响了其工作的可靠性。
所以,晶闸管虽然使变频调速成为了可能,实现了近百年来人们对于变频调速的企盼。但由于缺点较多,故并未达到普及推广的阶段。
(2) 普及归功GTR(BJT)  
20世纪70年代,电力晶体管GTR问世,把变频调速推向了实用阶段,于80年代初开始逐渐推广。

 >> 

图1-9   电力晶体管的内部电路
电力晶体管实际上是由两个或多个晶体管复合而成的复合晶体管(达林顿管)构成,如图1-9所示。也称为大功率晶体管(GTR)或双极晶体管(BJT)。
由于在变频器内,开关器件主要用于逆变桥,故常把两个GTR集成到一起,做成双管模块如图(b)所示,也有把六个GTR集成到一起,做成六管模块的。
又因为在变频器中,各逆变管旁边总要反并联一个二极管,所以,模块中的GTR旁边,都已经把反并联的二极管也集成进去了。
就基本工作状态而言,电力晶体管和普通晶体管是一样的,也有三种状态:放大状态、截止状态和饱和导通状态。

图1-10  GTR变频器的主要特点
GTR变频器的逆变电路如图1-10(a)所示,其主要特点有:
l 输出电压 
可以采用脉宽调制方式,故输出电压为幅值等于直流电压的强脉冲序列,如图(b)所示。
l 载波频率 
由于GTR的开通和关断时间较长,故允许的载波频率较低,大部分变频器的上限载波频率约为1.2~1.5kHz左右。
l 电流波形 
因为载波频率较低,故电流的高次谐波成分较大,如图1-10(c)所示。这些高次谐波电流将在硅钢片中形成涡流,并使硅钢片相互间因产生电磁力而振动,并产生噪音。又因为载波频率处于人耳对声音较为敏感的区域,故电动机的电磁噪音较强。
l 输出转矩 
因为电流中高次谐波的成分较大,故在50Hz时,电动机轴上的输出转矩与工频运行时相比,略有减小。
(3) 提高全靠IGBT  
20世纪80年代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 

IGBT)的开发成功,使变频器在许多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图1-11   IGBT的基本特点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是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电力晶体管(GTR)相结合的产物。其主体部分与GTR相同,也有集电极(C)和发射极(E),而控制极的结构却与MOSFET相同,是绝缘栅结构,也称为栅极(G),如图1-11(a)所示。其工作特点如下:
l 控制部分 
控制信号为电压信号uGE,栅极与发射极之间的输入阻抗很大,故信号电流与驱动功率(控制功耗)都很小。
l 主体部分 
因为与GTR相同,额定电压与电流容易做得较大,故在中小容量的变频器中,IGBT已经完全取代了GTR。
就是说,IGBT是一种以极小的控制功率来控制大功率电路的器件。

图1-12   IGBT模块
变频器所用的IGBT管,通常已经制作成各种模块,如图1-12所示。图1-12(a)是双管模块,图1-12(b)是六管模块。
以IGBT为逆变器件的逆变电路与GTR的逆变电路基本相同,如图1-13(a)所示。其主要特点如下:
l 载波频率高  
大多数变频器的载波频率可在(3~15)kHz的范围内任意可调,其电压波形如图1-13(b)所示。

 >> 

图1-13  IGBT变频器的主要特点
l 电流波形大为改善  
载波频率高的结果是电流的谐波成分减小,电流波形十分接近于正弦波,如图1-13(c)所示,故电磁噪声减小,而电动机的转矩则增大。
l 功耗减小 
由于IGBT的驱动电路取用电流小,几乎不消耗功率。
l 瞬间停电可以不停机  
这是因为,IGBT的栅极电流极小,停电后,栅极控制电压衰减较慢,IGBT管不会立即进入放大状态。故在瞬间停电或变频器因误动作而跳闸后,允许自动重合闸,而可以不必跳闸,从而增强了对常见故障的自处理能力。
可以说,IGBT为变频调速的迅速普及和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结论:期待百年的最根本的关键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了符合要求的开关器件。

3  变频变压须简便
变频调速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当频率下降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将随转速的下降而下降,但输入功率和频率之间却并无直接关系。于是在输入和输出功率之间将出现能量的失衡,这种失衡必将反映在传递能量的磁路中。所以,要说清楚变频变压的问题,必须从电动机的能量传递环节入手。
3.1 能量传递靠磁通
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能量传递过程如图1-14所示。

图1-14      异步电动机的能量传递过程
(1) 工作原理
图1-14(a)是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它说明:三相绕组在空间位置上是互差2π/3电角度的。
图1-14(b)是它的工作原理:当电源的三相交变电流通入电动机定子的三相绕组后,其合成磁场是一个  >> 

旋转磁场,转速是n0。旋转磁场被转子绕组(鼠笼条)切割,转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E2和感应电流I2。感应电流又和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便产生电磁转矩TM,在TM的作用下,转子将以转速nM旋转。由于转子绕组只有在切割旋转磁场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感应电动势E2和感应电流I2。而如果转子的转速和同步转速相等的话,转子绕组将不再切割磁力线,也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和转矩,转子便失去了旋转的动力。所以,转速nM永远小于同步转速n0,两者之差称为转差,用Δn表示。
(2) 能量传递过程
图(c)表示了异步电动机的能量关系,具体说明如下:
l 输入功率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就是从电源吸取的电功率,用P1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P1=3U1I1cosφ1      (1-5)
式中,P1─输入功率,kW;
     U1─电源相电压,V;
     I1─电动机的相电流,A;
     cosφ1─定子绕组的功率因数。
l 电磁功率  
定子输入功率中减去定子绕组的铜损pcu1和铁损pFe1后,将全部转换成传输给转子的电磁功率PM,计算公式如: PM=3E1I1cosφ1  (1-6)
式中,PM─电磁功率,kW;
    E1─定子每相绕组的反电动势,V。
定子绕组的反电动势是定子绕组切割旋转磁场的结果,其有效值计算如下:
    E1=4.44KEf N1Φ1      (1-7)
式中,N1─定子每相绕组的匝数;
    Φ1─定子每对磁极下基波磁通,Wb;
     KE─绕组的电势系数。
式(1-7)表明,当频率一定时,E1的大小直接反应了磁通Φ1的大小。
l 转子侧的电磁功率  
转子是通过电磁感应得到从定子  >> 

 

本文内容由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http://www.80017.cn/ 提供!


注:如果你的电脑不可以直接下载,请右键点击以上文字或'免费下载'图标,然后选目标另存为,进行下载保存

(本文来源: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

分享到: 百度搜藏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腾讯朋友 搜狐微博 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