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 >> 技术天地 >> MRO技术文章 >> 正文
高密度封装技术推动测试技术发展
作者:全球MRO综合服务商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来源:全球MRO仪器仪表交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4

  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IC(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就不断向着高度集成化、高性能化、多引线和细间距化方向发展,并驱使着一些相关测试技术的淘汰和演变。在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进化压力推动之下,测试技术也象物种一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简单法则。留心看看测试技术的发展之路,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

  自从表面贴装技术(SMT)开始逐渐取代插孔式安装技术以来,线路板上安装的元件变得越来越小,而板上单位面积所包含的功能则越来越强大。

  就无源表面贴装元件来说,十年前铺天盖地被大量使用的0805元件,今天的使用量只占同类元件总数的大约10%;而0603元件的用量也已在四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取而代之的是0402元件。目前,更加细小的0201元件则显得风头日盛。从0805转向0603大约经历了10年时间。无疑,我们正处在一个加速小型化的年代。

  再来看看表面贴装的集成电路。从10年前占主导地位的四边扁平封装(QFP)到今天的倒装芯片(FC)技术,其间涌现出五花八门的封装形式,诸如薄型小引脚封装(TSOP)、球型阵列封装(BGA)、微小球型阵列封装(μBGA)、芯片尺寸封装(CSP)等。纵观芯片封装技术的演变,其主要特征是元件的表面积和高度显著减小,而元件的引脚密度则急骤增加。特别是BGA技术,已成为现代高密度IC封装技术的主流,如图1所示的NVIDIA公司的GeForce FX图形芯片(GPU)含有1152个焊脚,是同等尺寸大小QFP所容纳引脚数的3-4倍。但高I/O数也给传统电路接触测试(如ICT)带来挑战,同时BGA焊点隐藏在封装体下面,无法进行人工目检。。

 

本文内容由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http://www.80017.cn/ 提供!


注:如果你的电脑不可以直接下载,请右键点击以上文字或'免费下载'图标,然后选目标另存为,进行下载保存

(本文来源: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