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 >> 技术天地 >> MRO技术文章 >> 正文
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全球MRO综合服务商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来源:全球MRO仪器仪表交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4

小批量、低成本、高收益、投资少、见效快。引起不少行业的个人和企业的关注,纷纷进入此行业,生产厂家从70年代的20多个迅速增加到100多个,年产量与日本相当,达到100多万只。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电子衡器的需求不断增加,极大的促进了称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我国称重传感器技术稳步发展,品种和规格迅速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十年。不少厂家都改进或增加工艺装备、检测仪表,购置智能温度补偿装置和灵敏度温度补偿设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90年代中期称重传感器生产企业增加到160多个,年产量200多万只。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十余个企业开始小批量出口,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尽管称重传感器是国家强制管理的法制计量器具,应当比较难进入此行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至一些企业和个人很容易进入,造成市场拥挤,加剧了市场竞争。终于在90年代中期爆发了价格大战,谁的价格低,谁就是大赢家,而且逐年升级越演越烈,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价格大战的恶果是技术进步缓慢,工艺水平下降,质量问题严重,管理监督失控。最初的受害者是广大用户,最终的受害者是企业自己,是整个称重传感器行业。带着这些问题进入21世纪,称重传感器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未缩小,反而加大了。近几年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就是例证。

    2002年国家监督抽查7省市,16个企业,共48只称重传感器,合格18只,合格率37.5%。30只不合格产品来自10个企业,不合格原因全部是温度性能超差。更为严重的是在16个企业中,只有一个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如果变抽查为全面检查,合格率会更低。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真实的反应了我国称重传感器总体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质量意识差,不依法组织生产;对R60国际建议和国家标准不理解、不执行,错误的把0.02级与C3级等同起来;在利益驱使下改材料、换元件、减工艺,只求勉强合格或人为合格。

    我国称重传感器与工业发达国家处于市场引导地位企业产品的主要差距是:

    (1)结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本文内容由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http://www.80017.cn/ 提供!


注:如果你的电脑不可以直接下载,请右键点击以上文字或'免费下载'图标,然后选目标另存为,进行下载保存

(本文来源: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