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后生可畏!
“Hard fun(困难,但有趣)”。这是数学家、成长心理学家Seymour Papert创造的词汇。Papert是编程语言“LOGO”的开发者。据说,他打算制作一种能让儿童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创造了LOGO语言。通过尝试解决困难问题,培育创造力,学到知识以及逻辑思考的能力。
日前,笔者获得了感受“Hard fun”“威力”的机会。这就是丹麦乐高(LEGO)公司的教育业务部门乐高教育(LEGO Education)举办的新产品“LEGO Energy Set”发布会。LEGO Energy Set是一种通过对组装组件体验学习太阳能发电及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知识的产品。
LEGO Energy Set最重要的组件是“能量表”。这种能量表可实时显示输入输出的电压(V)、电流(A)以及功率(W)。另外,还可将储存在镍氢充电电池中的能量以功(最大为100J)的方式显示出来。这样一来,即可直观地理解所消耗的能量。
顺便提一下,乐高教育提供的教育机构专用产品一般人是买不到的。这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教育人员的建议非常重要。要求教育人员“不是仅仅教给他们答案,而是向孩子发出‘这么做会怎样?’的提问,这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因素”(乐高教育)。在2010年6月20日举办的“2010年乐高教育研讨会(LEGO Education Conference 2010)”上,众多教育界人士汇聚一堂,专心听取介绍,在Workshop上积极动手的参与姿态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14272187.jpg" target=_blank>
笔者询问取胜的原因后吃了一惊。原来是因为中学生采用了能量回收的机构。也就是说,通过改善布线,使得机器人在下降时可将马达用作发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然而,中学生并不知道能量回收的概念。“在进行各种尝试时,我们发现了(这种办法)”,一位上初中1年级的小组成员告诉笔者。据说,此次演示的准备时间大约为3周。“最初在前进了30cm之处,就用尽了蓄电池的所有能量”(另一位小组成员),但在正式发布会上竟然成功地完成了3次升降往返。这些刚上初一的中学生,真是后生可畏。
在发布会现场,继产品介绍之后,日本玉川学园的课外活动小组“科学俱乐部”的中学生还进行了现场表演。演示的内容是使模仿“宇宙电梯”的自制机器人沿着斜向拉起的缆绳升降(图4)。学生分成3组比赛,看谁在使用充满电的蓄电池的条件下升降效率最高。结果可通过能量表上显示的功的余量来判断。最后功余量排序为68J、64J、35J,第一组获得了胜利。
说点题外话,2010年乐高教育研讨会的会场选在了正在举办“机器猫科学未来展”的日本科学未来馆。因为可以亲自体验“竹蜻蜓”以及“隐身斗篷”等“机器猫”的秘密武器,所以,携儿带女的的参观者使会场内变得非常热闹。10点开馆之前已排起了长龙,可以看出人们对科学的关注度之高。日本科学的未来超乎想像地充满光明,这种想法是否过于超越现实了?
(本文来源:全球仪器仪表MRO网)
- 上一篇仪器仪表行业新闻: WLAN将成为中国3G移动通信的重要补充
- 下一篇仪器仪表行业新闻: 宏碁笔记本电脑领域跃居全球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