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 >> 技术天地 >> MRO技术文章 >> 正文
面临绝佳机遇,中国芯片业破壳低端替代
作者:全球MRO综合服务商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来源:全球MRO仪器仪表交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6

      8月28日,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宣布,由于中芯国际未遵守2005年签订的和解协议,继续侵犯其专利、不当使用商业机密,已在美国加州一地方法院对其提出诉讼。而早在2005年,台积电就与中芯国际达成了和解协议,此回突然再次发难的确令人吃惊。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则对记者表示,台积电的起诉状充满了臆测,有很多致命错误。面对中芯的快速发展,台积电的心态正在失衡。 

  也有专家表示,中国芯片业正在全球范围内抢生意,这无疑会让目前一些芯片代工业的主导力量如坐针毡,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芯片企业到中国大陆投资,对台湾等原有芯片业聚集地的替代效应已经浮现。台积电一连串地针对中芯国际提起诉讼已经将这种心态表露无遗。有时,诉讼也是一种拖延竞争对手发展速度的有效手段,达到扰乱对方与人合作的目的。 

  “低端替代”怪圈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先后经历了自主创业、引进提高和重点建设三个发展阶段。经过40多年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目前该产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业及支撑配套业共同发展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格局,但如何突破从低端替代到技术领先的怪圈,一直是困扰中国芯片业的战略问题。 

  长期以来整个产业一直在两条路线间举棋不定:开发技术上与国外公司同步、甚至开发领先的芯片?还是走开发替代海外成熟产品发展路线?前者意味着高利润、高回报,但同时也需要资金投入和承担高市场风险;后者投入相对较少,开发比较容易,而且可以预见到风险和市场发展方向。但后一条路线的问题在于,成熟产品的需求量虽大但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比较低。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过去绝大多数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都是选择替代为主的发展策略,为此,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被打上了“低端替代”的烙印。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都在摸索打破这种“低端替代”怪圈的路子。 

  创新打破垄断 

  1990年代开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逐步由大而全的综合制造模式走向设计、制造、封装三业并举相对独立发展的格局。自1986年成立第一家

[1] [2] [3] 下一页

 

本文内容由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http://www.80017.cn/ 提供!


注:如果你的电脑不可以直接下载,请右键点击以上文字或'免费下载'图标,然后选目标另存为,进行下载保存

(本文来源:全球仪器仪表MRO网_捌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