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全球仪器仪表MRO网 >> 技术天地 >> MRO行业应用 >> 正文
电能表的由来及其发展
作者:全球MRO综合服务商    仪器仪表技术文章来源:全球MRO仪器仪表交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

    随着微电子高新技术和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用电负荷特性的不同,对电能计量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式电能表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由于机械感应式电能表的驱动线圈的低频窄带电磁特性,即对于基波外的各次谐波功率信号难以转换成等比例的驱动力矩,因而造成感应式电能表对非线性负荷、冲击负荷的计量误差较大问题。机械感应式电能表的精度低、非线性负荷计量误差大和难以实现各种功能的诸多缺点,造成感应式电能表发展停滞不前。随着电能表拥有着容易实现多功能、高精度、便于自动抄表及具有先进通讯接口等诸多功能扩展需要,促使各种新型的电子式电能表迅速发展。即使一些机电一体式的特种电能表,例如:分时多费率(TOU)电能表、有脉冲输出的电能表、多路最大需量表、预付费电卡电能表和电力定量器,它们采用感应式电能表作基表,同时应用电子电路来实现新的功能。

    1880年美国人爱迪生利用电解原理制成了直流电能表(即安时计)。自1885年交流电的发现和应用给电能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交流电能表从此应运而生。意大利科学院的物理学家弗拉里斯(Ferraris) 在1888年提出用旋转磁场的原理来测量电能量,即在一个可转动的导体上作用两个同频率但空间和相位不同的交变磁场,导体就能旋转。由此,交流感应式电能表又称作弗拉里表。当时,在美国电工技术学校有位教师也利用同一原理制造出感应式电能表的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都是交流电能表雏形的萌芽。

    1889年,匈牙利岗兹公司一位德国人布勒泰制作成总重量为36.5kg的世界上第一块感应式电能表。从此,感应式电能表在电能计量应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地位。这块感应式电能表的电压铁芯重6kg,由于它没有单独的电流铁芯,因此电压铁芯总的电抗就必需做得很大,体积也就很大了。为了减少尺寸和重量,人们开始研究把电压与电流磁路分开,采用了独立电流铁芯,从而大大缩小了其体积。另外,在解决内相角的问题上,还使用过人工线路和合成磁场的方法。到1890年以后出现了带电铁芯的电能表,然而转动元件仍是一铜杯,反作用力矩的产生是依靠交流电磁铁。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才逐步开始采用直流磁铁,降低了旋转速度,增加了力矩,采用浇铸零件,改进了计数机构,同时采用了一个圆盘代替了原

[1] [2] [3] 下一页

 

本文内容由全球仪器仪表MRO网http://www.80017.cn/ 提供!


注:如果你的电脑不可以直接下载,请右键点击以上文字或'免费下载'图标,然后选目标另存为,进行下载保存

(本文来源:全球仪器仪表MRO网)